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今年,市委、市政府堅持傳統產業和新業態“兩條腿”走路,一手抓傳統產業,一手抓新業態,為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為貫徹落實中央相關工作部署和精神,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挖掘消費潛力,推動首府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品質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費需求,今年我市出臺了《呼和浩特市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鼓勵推動首府夜間經濟發展,以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復蘇。
作為擁有超過300萬人口的首府城市,我市人口活躍度和人流密集度在全區名列前茅,且年輕人比例相對較高,對于發展以20至40歲之間的人群為主導的夜間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具備發展夜間經濟的基礎和條件。其次,公共交通建設突飛猛進,各類場館資源豐富,有中山路、東影南街、東萬達、錫林南路、鼓樓、火車站等成熟商圈,為推動夜間經濟發展提供基礎要素和重要保障。再次,呼和浩特市歷史悠久,被譽為“塞外青城”,文物古跡眾多、民族風情獨特、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為發展夜間經濟奠定了人文基礎。事實證明,夜間經濟也的確成了今年首府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呼和浩特市作為自治區首個獲批跨境電商綜試區的城市,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我市還出臺優惠政策,對跨境電商企業、跨境電商平臺、線下跨境電商園區、體驗店、國內物流費、場地租賃費、檢測費和人才培訓等給予支持。今年,我市組織多場電商直播帶貨,用電商新業態推動本地“農產品上線”,用“直播+電商”的銷售新方式,促進當地農副產品“走出去”“走得遠”,從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在當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形勢下,新職業、新業態已經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蓄水池。新業態表現出的生機勃勃與強勁增長態勢,必將為首府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給首府未來創新創業增添信心和力量。
(呼和浩特日報評論員)